1.英国北爱尔兰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2.圣基达群岛 属于哪里?

3.位于爱尔兰的巨人堤

4.介绍下赫布里底群岛

5.塔拉瓦战役起因是什么

6.海底两万里的行程

赫布里底羊_外赫布里底群岛游记攻略

 "海平面远方开始阴霾 ?悲伤要怎么平静纯白 ?我的脸上始终挟带 ?一抹浅浅的无奈"有没有觉得这句歌词很熟悉呢?没错,这就是周杰伦与梁心颐共同演唱的《珊瑚海》,除了周董歌曲里面描绘的珊瑚海,小伙伴们对于珊瑚海有没有真正的了解过呢?我为大家整理了一篇有关珊瑚海的 文章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大量珊瑚碉而出名

 珊瑚海因有大量珊瑚礁而得名,以大堡礁最著名,世界有名的大堡礁就分布在这个海区。它象城垒一样,从托雷斯海峡到南回归线之南不远,南北绵延伸展2400千米,东西宽约2~150千米,总面积8万平方千米,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珊瑚体,大部分隐没水下成为暗礁,只有少数顶部露出水面成珊瑚岛,在交通上是个障碍。

 珊瑚海因有大量珊瑚礁而得名,以大堡礁最著名,世界有名的大堡礁就分布在这个海区。它象城垒一样,从托雷斯海峡到南回归线之南不远,南北绵延伸展2400千米,东西宽约2~150千米,总面积8万平方千米,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珊瑚体,大部分隐没水下成为暗礁,只有少数顶部露出水面成珊瑚岛,在交通上是个障碍。

  地理位置:位于太平洋西南部海域

 珊瑚海位于太平洋西南部海域,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以东,新喀里多尼亚(New Caleonia)和新赫布里底(New Hebrides)岛以西,所罗门群岛以南,南北长约2250公里(1400哩),东西宽约2414公里(1500哩),面积4791000㎞?(1849800平方哩)。南连塔斯曼海(Tasman),北接所罗门海,东临太平洋,西经托里斯海峡(Torres)与阿拉弗拉海(Arafura)相通。

  特点:相当于半个中国的国土面积

 珊瑚海总面积达479.1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海,相当于半个中国的国土面积。珊瑚海的海底地形大致由西向东倾斜,平均水深2394米,大部分地方水深3000-4000米,最深处则达9174米,因此,它也是世界上最深的一个海。南纬20?以北的海底主要为珊瑚海的海底高原,高原以北是珊瑚海海盆。南所罗门海沟深7316米(24002尺),新赫布里底海沟深达7540米(25134呎)。此外,还有北部的塔古拉堡礁,东南部的新喀里多尼亚堡礁为澳大利亚东部各港往亚洲东部的必经航路。亚热带气,有台风,以1~4月为甚。经济资源有渔业和巴布亚(Papua)湾的石油。海水相当洁净,珊瑚海海水的含盐度和透明度很高,水呈深蓝色。在珊瑚海的周围几乎没有河流注入、这也是珊瑚海水质污染小的原因之一。又由于受暖流影响,大陆架区水温增高,珊瑚海地处赤道附近,因此,它的水温也很高,全年水温都在20℃以上,最热的月份甚至超过28℃。这些都有利于珊瑚虫生长。珊瑚堡礁以位于澳大利亚东北岸外16~241公里处的大堡礁为最大,长达2012公里;珊瑚礁为海洋动植物提供了优越的生活和栖息条件。 珊瑚海中盛产鲨鱼,还产鲱、海龟、海参、珍珠贝等。

地质地形

 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沿岸外,大陆架狭窄。所罗门群岛和新赫布里底群岛周围,岸壁陡峻。深海盆珊瑚海四周为陡壁,海底则有大型的海盆、海沟、海台和海隆、海槽等。大海盆有:北部的珊瑚海海盆、东部的新赫布里底海盆、东北角的圣克鲁斯海盆。大海台有西部的珊瑚海海台和南部的贝洛纳海台。每个海台的面积都超过25万平方公里。在海盆和海台之间,有海隆、海槽穿插其间。露出海面的则有环礁、台礁和岛屿,例如,位于路易西亚德和新喀里多尼亚之间的路易西亚德海丘、新赫布里底东北部的伦内尔岛和因迪斯彭瑟布礁之间的因迪斯彭瑟布海隆、以及威利斯礁附近的威利斯海隆、把珊瑚海海台和大堡礁分开的昆士兰海槽、新喀里多尼亚海槽和洛亚尔蒂海槽等。此外,靠近珊瑚海东部岛链边缘还有3个深海沟:圣克里斯托瓦尔海沟(8310米)、托雷斯海沟(9162米)、新赫布里底海沟(9165米)。

 陆架浅海和海台上的沉积物为珊瑚沙和碳酸盐岩屑,深海为红粘土和抱球虫软泥。大堡礁的潟湖上为陆源沉积物,而新赫布里底群岛附近有大量的火山沉积物。

  气候:热带海洋性气候

 1月份平均气温北部28?C,南部26~27?C;7月份北部22~26?C,南部18~22?C;气温年较差不大,北部为4?C,南部为6?C。降水量较少,1月份北部约10毫米,南部5~8毫米。珊瑚海位于南半球的信风带,盛行东风或东南风,风速1月份整个海区约为5米/秒,7月份北部为5~6米/秒,南部为 6~7米/秒。水面比较平静,这些条件都非常适合珊瑚虫的生长,细小的珊瑚虫便在大陆架和浅水滩上繁殖生长,发育成为众多的珊瑚礁。这些珊瑚礁一般只是略略露出水面,色彩斑驳地点缀在清澈的碧水中,呈现出一派绚丽的热带风光。

 水文

 以南纬15?为界,北面为反气旋型环流,1~3月在季风影响下,南赤道流在所罗门群岛和新赫布里底群岛

 珊瑚海之间进入珊瑚海,流速小,仅15厘米/秒;南面为气旋型环流,这是上述南赤道流的一部分,在南纬20?附近的东澳大利亚大陆斜坡上向南流动,形成东澳大利亚暖流,流速可达 25~50厘米/秒(见图)。水团可分 3个。表层水,由所罗门群岛和新赫布里底群岛之间进入珊瑚海的南赤道暖流带来的赤道水所组成。水温平均值,2月为25~29?C,8月为19~26?C。盐度冬夏季均在34.5~35.5?之间。表层以下100~200米处,出现一个高盐水层,盐度极大值为35.9?;中层水,位于表层水之下的水层,盐度逐渐减小,到了1000米处达到最小值,约为34.5?。水温为 5?C左右,这里便是中层水的核心。它起源于南极辐合带附近,在新西兰和斐济群岛之间大约南纬25?处进入本海区;深层水,位于海盆区域,核心处的温、盐度特征值约为1.7?C和34.73?,它起源于北大西洋深层水。主要半日潮波从所罗门群岛和新喀里多尼亚岛之间进入珊瑚海,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向塔斯曼海传播,主要全日潮波却从塔斯曼海向北传播。海区以不规则半日潮为主。平均潮差,海区东部的新赫布里底群岛为1.3米,西部的凯恩斯可高达4.8米。

大堡礁: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珊瑚海地处热带,水温终年在18-28℃间,这里风速小,海面平静,水质洁净,有利于珊瑚生长。它以众多的珊瑚礁而著名。这里,坐落着世界最大的三个珊瑚礁群,这就是大堡礁、塔古拉堡礁和新喀里多尼亚堡礁。大堡礁最大,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离岸最近处只有16公里,最远处达240多公里。大堡礁像一条长带斜卧在那儿,长达2000多公里,东西最宽处达150公里,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它大部分礁石隐没在水下,露出海面的成为珊瑚岛。500多个珊瑚岛,星罗棋布散落在900多平方公里的海面上,像一列列城堡,守卫着澳大利亚的东北海防。岛上茂密的热带丛林,郁郁葱葱;旁边白银色的沙滩,滩外碧蓝的海水下,可看到五颜六色的珊瑚礁平台。这里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海水洁净,礁石嶙峋,成了海洋生物的乐园。优美的环境,成了人们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1979年,澳大利亚将大堡礁辟为海洋公园,许多腰缠万贯的富翁,到这里投资开发。在比较大的岛上,建有机场、港口,络绎不绝的游客,乘飞机、坐游船,来去方便。人们在这里划船、 游泳 ,进行日光浴和沙浴。还可以坐在装有玻璃船底的游览艇里,饱览奇妙的海底世界。千姿百态的鱼虾,色彩各异的海贝,令你大饱眼福。身披红绿彩带的鹦鹉鱼在吞咬珊瑚;水晶般透明的喇叭鱼在水面忽东忽西;轻盈细小的雀鳃鱼竟敢对准咬你的手;神色傲慢的大海龟在陌生人面前也毫不恐慌;水下的珊瑚世界,在阳光照射下,红、黄、蓝各色绚丽多彩;或树枝状,或人脑形,或如柳条,或如花朵,千姿百态,令人神往。

 珊瑚看起来像植物,实际上是海洋里的一种低级动物。一块珊瑚,往往是成千上万亿个珊瑚虫的群体。活的珊瑚,在海水中五光十色,黄的、绿的、紫的、红的,色彩鲜艳夺目,称为海底之花。我们日常所见到的白色珊瑚,是珊瑚死后留下的残骸与骨骼。珊瑚虫很小,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它没有眼睛、鼻子,只有灵敏的触手,是它的感觉器官。触手随水流慢慢漂动,自由地伸缩,捕捉流经附近的浮游生物和碎屑。当受到惊吓时,即刻将触手缩回藏起来。在四周触手的中央,有一个小口,是珊瑚虫的嘴,叫作"口道"。口道进去就是一根直肠子,没有食道和胃。它把消化后的残渣,再由口道吐出来,肛门和嘴不分家,所以叫它低等动物,实在是不冤枉。细小的珊瑚虫繁殖后代,既不像母鸡下蛋孵化小鸡,也不像母猪生猪仔。

 珊瑚的繁殖是分裂,速度惊人,它能一分为二,二分为四,转眼之间,便儿孙满堂。但它们都在一块珊瑚体上,你压着我,我挤着你,分不清父辈或晚辈。也有的珊瑚虫进行有性生殖,通过精卵结合,生成浮浪幼虫,由口道排出,随水漂流,遇到合适的地方,便附着站稳脚跟,发育成珊瑚虫,逐渐成长为群体。群体珊瑚,繁殖很快,老的不断死去,留下骨骼,成为礁石;新的珊瑚虫,就在前辈的骨路上继续攀登。这样前辈倒下去,作铺路石,后辈踏着前辈的尸骨,继续筑起新的高峰。一座座珊瑚礁石,就这样筑成。大堡礁和其他环礁、岛礁,也都是经过了这样的历程。不是所有的珊瑚都能造礁。只有体内含有石灰质的珊瑚,如石珊瑚、鹿角珊瑚、多枝蔷薇珊瑚等,才有这种本领。对造礁作过贡献的,还有珊瑚体内的虫黄藻,它是一种单细胞藻,个头很小,1000个虫黄藻在一起,才有一粒米那么大。它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新鲜氧气,把氮磷钾变成有机物,作为营养供应珊瑚虫生长的需要,使珊瑚生机勃勃,绚丽动人。当环境变得阴冷,虫黄藻便逃之夭夭,珊瑚失去营养,很快暗淡无光,枯萎而死。现在珊瑚海,保留了那么多珊瑚礁,说明在造礁的年代,这里不仅有大量造礁珊瑚,还有旺盛的虫黄藻在这里繁殖生长。它们的成功合作,才使珊瑚海如此绚丽多彩。

英国北爱尔兰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垃圾pconline,用国家地理的图不说,解释也不解释。)

卡拉尼什巨石阵,坐落于苏格兰外赫布里底群岛刘易斯西海岸的卡拉尼什。该遗址建造于公元前2900至2600年,后来一座坟墓建于其中。该坟墓被毁坏后的碎片表明该地在前2000至1700年时被废弃。13块岩石构成直径13m的圆圈。石阵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刘易斯人John Morisone在1680年记下的。

以上内容来自维基百科

1. Callanish, Lewis

Cut from rocks three billion years old, the Callanish stones likely stood before the Great Pyramid was finished. Humans had already settled here 5,000 years ago, farming, hunting, fishing—and building. Outer stones rise about 11 feet, the central stone more than 15 feet. Like Stonehenge far to the south, the 40-foot circle was an important ritual center visible for miles around.

卡拉尼什,刘易斯

卡拉尼什巨石是从30亿年的岩石山脉上开采下来的,且在大金字塔完工之前就很可能已屹立于此了。五千年前人类已经在这里定居,开始了耕种、狩猎、捕鱼和建造。外层巨石有11英尺高,而中间的巨石可达15英尺以上。像在遥远南方的巨石阵一样,范围达40英尺卡拉尼什巨石是一个重要的宗教仪式中心,方圆数百里以内的地区都可以看见。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圣基达群岛 属于哪里?

在英国北爱尔兰的安特里姆平原边缘的岬角,沿着海岸的悬崖的山脚下,大约有3.7万多根六边形或五边形、四边形的石柱组成的贾恩茨考斯韦角从大海中伸出来,从峭壁伸至海面,数千年如一日的屹立在大海之滨。被称为“巨人之路”。

巨人之路海岸包括低潮区、峭壁以及通向峭壁顶端的道路和一块高地。峭壁平均高度为100米。巨人之路是这条海岸线上最具有特色的地方。这三万七千多根大小均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成一条绵延数千米的堤道,形状很规则,看起来好像是人工凿成的。大量的玄武岩柱石排列在一起,形成壮观的玄武岩石柱林。它们以井然有序、美轮美奂的造型,磅礴的气势令人叹为观止。“巨人之路”是世界自然奇观。属于世界自然遗产,也是北爱尔兰著名的旅游景点。

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横截面宽度在3~51厘米之间,典型宽度约为0.45米,延续约6000米长。岬角最宽处宽约12米,最窄处仅有3、4米,这也是石柱最高的地方。在这里,有的石柱高出海面6米以上,最高者可达12米左右。也有的石柱隐没于水下或与海面一般高。

站在一些比较矮小的石块上,可以看到它们的截面都是很规则的正多边形。不同石柱的形状具有形象化的名称,如“烟囱管帽”、“大酒钵”和“夫人的扇子”等。

巨人之路的传说:巨人之路又被称为巨人堤或巨人岬,这个名字起源于爱尔兰的民间传说。一种说法说“巨人之路”是由爱尔兰巨人芬·麦库尔建造的。他把岩柱一个又一个地运到海底,那样他就能走到苏格兰去与其对手芬·盖尔交战。当麦库尔完工时,他决定休息一会儿。而同时,他的对手芬·盖尔决定穿越爱尔兰来估量一下他的对手,却被麦库尔巨人那巨大的身躯吓坏了。尤其是在麦库尔的妻子告诉他,这事实上是巨人的孩子之后,盖尔在考虑这小孩的父亲该是怎样的庞然大物时,也为自己的生命担心。他匆忙地撤回苏格兰,并毁坏了其身后的堤道,以免芬·麦库尔走到苏格兰。现在堤道的所有残余都位于安特里姆海岸上。

另一种说法中,巨人之路是爱尔兰国王军的指挥官——巨人芬·迈库尔为了迎接他心爱的姑娘而专门修建的。传说爱尔兰国王军的指挥官巨人芬·麦库尔力大无穷,一次在同苏格兰巨人的打斗中,他随手拾起一块石块,掷向逃跑的对手。石块落在大海里,就成了今日的巨人岛。后来他爱上了住在内赫布里底群岛的巨人姑娘,为了接她到这里来,才建造了这么一条堤道。

巨人之路的形成:从空中俯瞰,巨人之路这条赭褐色的石柱堤道在蔚蓝色大海的衬托下,格外醒目,惹人遐思。但是是什么样的自然伟力造就了这一举世闻名的奇观呢?

现代地质学家们通过研究其构造,揭开了“巨人之路”之谜。“巨人之路”实际上完全是一种天然的玄武岩。白垩纪末,雏形期的北大西洋开始持续地分裂和扩张,大西洋中脊就是分裂和扩张的中心,也是分离的板块边界。上地幔的岩浆从中脊的裂谷中上涌,覆盖着大片地域,熔岩层层相叠。

当时,北大西洋的主体位置已定,但它的边界则处在形成和变化阶段。北美大陆与亚欧大陆虽已分离,但现已分离的北美大陆和欧洲之间新形成的海道依然处在发展之中。大约八千多万年前,格陵兰的西海岸与加拿大分离,但东南海岸仍与对面的不列颠群岛西北的海岸紧紧相连。大约两千多万年后,这些海岸开始分离。这一系列的地质变迁,导致大西洋两岸地壳运动剧烈,火山喷发频繁。现在的斯凯岛、拉姆岛、马尔岛和阿伦岛上,以及在苏格兰本岛的阿德纳默亨角和南部的爱尔兰的斯利夫·加利翁、克利夫登和莫恩均有大的火山。这些古老的火山在其初期时景色一定十分壮观,但有关当时的情况所留下的最重要的记录就是洪水、高原和玄武岩。

大约五千多万年前(即第三纪),在现在的苏格兰西部内赫布里底群岛一线至北爱尔兰东部火山非常活跃,现今爱尔兰和苏格兰两岛的熔岩高原就是当时大规模的熔岩流形成的。喷发出来的玄武岩是一种特别灼热的流体熔岩。有记载,它的下坡流速每小时超过48千米。流体熔岩较容易散布于很大的面积,于是就有“泛滥玄武岩”这一术语。它们形成的大块熔岩遍布整个火山活动区。在印度的德干高原也有类似的地质情况,在4000-6000万年前,德干高原形成了70万立方千米的玄武岩熔岩。

一股股玄武岩熔岩从地壳的裂隙涌出,像河流一样流向大海,遇到海水迅速冷却变成固态的玄武岩并收缩,结晶,岩浆的凝固过程中发生了爆裂,而且收缩力非常平均,于是就形成了规则的柱状体图案,这些图案通常成六棱柱。这种过程有点像泥潭底部厚厚的一层淤泥在阳光的暴晒下龟裂时的情景。玄武岩熔岩石柱的主要特点是裂缝直上直下伸展,水流可以从顶部通到底部。结果就形成了独特的玄武岩柱网络,所有的玄武岩柱不可思议的并在一起,其间仅有极细小的裂缝。由于火山熔岩是在不同时期分五六次溢出的,因此峭壁了形成多层次的结构。

“巨人之路”是柱状玄武岩石这一地貌的完美的表现。这些石柱构成一条有石阶的石道,宽处又像密密的石林。巨人之路和巨人之路海岸,不仅是峻峭的自然景观,也为地球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贾恩茨考斯韦角的玄武岩石柱自形成以来的千万年间,受大冰期的冰川侵蚀及大西洋海浪的冲刷,逐渐被塑造出高低参差的奇特景观。每根玄武岩石柱其实是由若干块的六棱状石块叠合在一起组成的。波浪沿着石块间的断层线把暴露的部分逐渐侵蚀掉,石柱在不同高度处被截断,把松动的搬运走,导致巨人之路呈现台阶式外貌的雏形,经过千万年的侵蚀、风化,最终,玄武岩石堤的阶梯状效果就形成了。

巨人之路的“亲戚”遍及天涯海角:与“巨人之路”类似的柱状玄武岩石地貌景观,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有分布,如苏格兰内赫布里底群岛的斯塔法岛、冰岛南部、中国江苏六合县的柱子山等,但都不如巨人之路表现得那么完整和壮观。

比如在苏格兰西海岸外的内赫布里底群岛的斯塔法岛上,也有一个玄武岩石柱群。玄武岩石柱在岛上大部分地区均发育良好,有一个很有名的巨大岩洞——即芬戈尔洞,几个世纪来在诗歌和小说中均有文字描述它。而作曲家菲利克斯·门德尔松在1829年去该岛的一次访问中,被眼前的美景激发出灵感,创作了现在被称作《内赫布里底群岛》的著名管弦乐前奏曲。

位于爱尔兰的巨人堤

圣基达群岛St Kilda,是在苏格兰一个孤立的群岛,大西洋北部的群岛,外赫布里底群岛最西边的岛屿,刘易斯岛西北部公里处,距离大陆160公里,位于57°49′N 8°35′W。面积8.54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430米。赫塔岛(Hirta)是最大的岛屿,面积670公顷(1,656英亩)。索厄岛(Soay)面积99公顷(247英亩)。波雷岛(Boreray)面积86公顷(213英亩)。岛上有史前和中世纪的建筑历史遗迹,1957年4月4日成为国家自然保护区;1976年6月成为生物保护区;198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索厄岛和波雷岛的陡峭的悬崖高达370米。阿明岩高达191米,李岩高达165米。属凉爽的大西洋海洋性气候,年降雨量1400毫米,湿度很大,风力很强,尤其是在冬季,风速每小时平均13公里(8.1英里),大约85%的时间超过每小时24公里(15英里)。苏格兰作家马丁·马丁(Martin Martin)在1697年曾到访此地。岛上曾有2000人口,自1930年起已无人居住。

介绍下赫布里底群岛

位于爱尔兰的巨人堤

爱尔兰的巨人堤, 被视为世界自然奇迹。“巨人之路”是北爱尔兰著名旅游景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传说远古时代爱尔兰巨人要与苏格兰巨人决斗,于是开凿石柱,填平海底,铺成通向苏格兰的堤道,后堤道被毁,只剩下现在的一段残留。

爱尔兰巨人的传说

这条路的名字由来就和巨人有关。根据北爱尔兰的民间传说,巨人之路是爱尔兰国王军的指挥官,巨人为了迎接他心爱的姑娘,而专门修建的,传说的巨人力大无穷,一次在同苏格兰巨人的打斗中,他随手拾起一块石块,掷向逃跑的对手。石块落在大海里,就成了今日的巨人岛。

后来他爱上了住在,内赫布里底群岛的巨人姑娘,为了和心爱的姑娘在一起,他开凿石柱填平海底,铺成通向内赫布里底群岛的地道。后来地道被毁只剩下一段残留,这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巨人之路。

巨人之路的成因

传说的故事虽然浪漫,可巨人之路的行程,实际和巨人并没有关系。真正的成因,后来被地质学家们揭开了。

巨人之路实际上完全是一种天然的玄武岩,以前内赫布里底群岛至北爱尔兰东部一带,火山非常的活跃。现今爱尔兰和苏格兰两岛的熔岩高原,就是当时大规模的熔岩流形成的,一股股玄武岩熔岩。

从地壳的裂隙中涌出,像河流一样流向大海,遇到海水后迅速冷却,变成了固态的玄武岩,又在岩浆凝固的过程中,发生了爆裂,就形成了规则的柱状体,经过千万年的侵蚀风化,最终形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巨人症之谜

在历史上确实有一位著名的巨人。但是,既然传说中的巨人不是真的,那么这位是怎么成为巨人的?他是唯一一位巨人吗?

他出生于北爱尔兰,据称身高可达8英尺,一直活跃在舞台上。经常在伦敦进行个人才艺展示,以巨人的形象出现。

后来更是一度名声大噪,受到当时国王、王后以及德文郡公爵夫妇的喜爱和欢迎。有趣的是爱尔兰不仅出现过这位有名的巨人,还有一条巨人之路,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他因为生前有酗酒的恶习,22岁就早早去世了,可能是知道自己的特殊,会引起其他人的关注。死前曾留下指示,要把他的遗体葬在海上,因为他想确保遗体,不会被外科医生和科学家所拥有,但是国王的外科医生早就有了这个念头。

当他的葬礼派对,在酒吧举行的时候,他贿赂了看守尸体的人,偷偷把尸体从棺材里移走了。虽然这个举动不是很高尚,但正因为亨特医生,让尸体得以保存,这个爱尔兰巨人的秘密,才被慢慢地揭开。

位外科医生,研究了他的骨骼残骸,发现在颅骨中,垂体所在的区域,垂体窝扩大了,这可能就是导致他出现巨人症的原因吧!

他的骨骼,现存于皇家医学院,伦敦总部的亨特博物馆。后来英国和德国的科学家,又从这名爱尔兰巨人的两颗牙齿中,提取出DNA进行了新的研究。现代研究人员对其骨骼进行测量,显示他的身高为七英尺。

在DNA中,科学家发现芳基烃交互蛋白质基因发生了突变,这种基因突变会引发,大脑底部脑下垂体肿瘤增长,导致身体组织增长反常。就如同出现的巨人症或者肢端肥大症。这种症状包括皮肤层变厚,手脚增长,面部特征扭曲,以及身体器官生长过快。通过分析DNA,科学家还推断,所有携带芳基烃交互蛋白质基因突变的人群,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

计算显示,基因突变发生于很多年前,现今仍有两百到三百人携带该突变基因,由于这种基因突变导致的身体发育不可控制。

这类巨人基因,仍广泛存在于北爱尔兰地区,很多家族中。

这项研究最大的意义在于,临床应用科学家将尽可能的跟踪,那些携带基因突变的人群,并在他们形成巨人症前进行治愈。出于对他的尊重,有学者曾发起一场运动,想为这位在科学上,做出巨大贡献的爱尔兰巨人,举行他想要的葬礼。但这一提议引来了众多科学家的反对,大家认为遗体在未来还有更多研究的价值。

塔拉瓦战役起因是什么

新赫布里底群岛

开放分类: 地理、旅游、大洋洲

新赫布里底群岛 现名:瓦努阿图

国家全称 瓦努阿图共和国

官方语言 英语/法语

首都 维拉港

总统 约翰·巴尼

面积

- 总面积

- 水域面积百分比 位于第157位

12,190km?

98.5%

人口

- 总人口 (2000)

- 人口密度 位于第172位

196,000

17.8/km?

独立

- 获承认日 (事件 Xxxx)

1980年

货币 瓦图

时区 UTC +11

国歌 我们、我们、我们

国际域名缩写 .VU

长途电话代码 678

瓦努阿图处于太平洋西南部。由约80个岛屿(68个有人居住)组成。四季属热带海洋性气候。

海底两万里的行程

塔拉瓦战役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吉尔伯特群岛位于东经173度~175度之间,横跨赤道,由16个珊瑚岛组成。塔拉瓦和马金环礁是群岛中最大的两个珊瑚环礁。塔拉瓦呈三角形,出水岛子约20个。其中,贝蒂欧是日军坚固的设防岛,正是美军攻击的重点目标。

贝蒂欧岛,形状象一只栖鸟,长3.5公里,最宽处500米。岛中部有一座飞机场,设跑道3条,其主跑道长1200余米,是整个吉尔伯特群岛中唯一的轰炸机跑道。岛四周是宽为150米至400米的珊瑚礁岛。一条500米长的椰木栈桥伸入礁湖,供舰船卸货,仿佛是贝蒂欧的鸟腿。在这面积仅为1.18平方公里的珊瑚岛上。

日军驻兵2500人,分属松尾敬公大佐的第6横须贺陆战队和管井武男中佐的第7佐世保陆战队。两支陆战队统归日本海军第3特别根据地部队管辖,司令官是柴崎惠次海军少将。另外,一个工兵营和近千名朝鲜劳工,使岛上部队总数约达4500人。

柴崎在贝蒂欧修了很久的工事。在外围的浅水礁盘上,设置了大量的混凝土三角锥、切瑚堆、铁刺网和椰木栅,并配合大量火炮和步兵武器,以阻击敌人的登陆舟艇。

大批半地下式碉堡,厚覆椰木、钢板和珊瑚沙,足以抵御大口径炮的轰击。岛上共有11处岸炮阵地、均系混凝土钢板建筑,其中装有203毫米大炮。

海滩地带有25门野炮,都设在坚固的火力点中。内陆有复杂的防空洞配系,战壕和盖沟纵横,交通方便。柴崎的指挥部是一个用钢板和一米厚混凝土当围墙的巨型碉堡。他曾对部下夸口说:“美国用100万大兵,花100年时间,也攻不下塔拉瓦!”

1943年2月,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后,在战略反攻的方向上,美军可以有许多选择。新不列颠岛上的拉包尔,是一个极大的诱惑。作为日军在南太平洋上的最大兵站,它像磁石一样吸引着美军。

麦克阿瑟上将不断扬言要拿下拉包尔,哈尔西中将挥师北进,直指新不列颠岛。但是,他们当时的装备和兵力,都不能一举拿下这个日军重镇。拉包尔,竟成了一块难啃的骨头,使美军欲吞不能、欲舍不忍。

1943年初,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上将急于打破僵局。他重新策划了一条反攻轴线,拟用较少的兵力沿密克罗尼西亚直指日本。在旧金山,金上将把自己的中太平洋战略告知了尼米兹,让他研究攻占马绍尔群岛的可行性。美参谋长联席会议正式下达了占领马绍尔群岛的指令。

但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参谋人员一致坚持:如欲攻击马绍尔群岛,必须先行攻占其东南方向的吉尔伯特群岛,以获得空中侦察和轰炸的便利。尼米兹说服了出席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将领。会议决定:首先攻占吉尔伯特群岛。

尼米兹终日忙于准备这一新战役。他将新组建的强大的第5舰队交给斯普鲁恩斯中将指挥,同时任命霍兰德·史密斯中将为第5两栖军军长。霍兰德勇猛刚烈,外号“咆哮的疯人”。两栖登陆舰队司令官是里奇蒙德·凯利·特纳少将,他有丰富实战经验,因擅长两栖战,外号“短吻鳄”。

美军的作战计划命名为“电流”。其作战部署是:用两支舰队运载第5两栖军的两个师,分别攻占马金和塔拉瓦。

北部突击群编成有:6艘运输舰、4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3艘护航航空母舰、1艘船坞登陆舰和3舰坦克登陆舰,运送步兵27师去马金。斯普鲁恩斯坐镇重巡洋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特纳坐镇战列舰宾夕法尼亚号,霍兰德·史密斯也随队指挥攻占马金。

南部突击群编成有:16艘运输舰、1艘坦克登陆舰、3艘战列舰、5艘巡洋舰、21艘驱逐舰和5艘护航航空母舰,运输第2陆战师18000官兵,分别从新西兰惠灵顿、新赫布里底群岛的埃法提岛等地出发,集结到塔拉瓦海面。

第5舰队的11艘航空母舰、6艘战列舰和27艘护航舰只,分为4个特混群,担负空袭吉尔伯特周围的日占岛屿机场、轰炸马金和塔拉瓦、截击日本联合舰队等任务。

此外,以富纳富提岛和坎通岛为基地的美陆军第7航空队,将动用100余架“解放者式”轰炸机、24架“卡塔林纳式”水上飞机和24架PV-l巡逻轰炸机,轰炸吉尔伯特,以破坏日军工事、杀伤敌方人员。

派潜艇和侦察飞机,预先对塔拉瓦进行周密侦察和拍照。命令利维少将从速调集足够数量的供应舰、修理船、拖船、扫雷艇、驳船、船和13艘舰队油船,携带食品、医药用品、各种、登陆机械、通讯器材和燃料.以确保舰队的海上补给。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旧金山等地区,都要为“电流”战役进行后勤支援。

调遣完毕,各部兼程赶赴作战海域。陆战二师师长朱利安·史密斯少将,根据军部指令亲自主持制订了在塔拉瓦主岛贝蒂欧的作战计划。登陆方案是:避开日军设防坚固的南岸,登陆艇队从环礁缺口的水道进入礁湖,在日军设防似乎较弱的北岸登陆。

从西到东,滩头地点定为“红一”、“红二”、“红三”。每滩登陆一个营。计划用125辆履带两栖车分几批输送部队上岸。登陆艇要尽量近岸,以减少两栖车往返距离。如不出意外,D日(登陆日)美军将横扫全岛,占领机场,并封锁住贝蒂欧东南端的日军残部;次日将予以全歼。

按双方的装备、兵力、火器来看,包括朱利安·史密斯在内,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拿下贝蒂欧、将易如反掌。

很抱歉无法按照你的要求在世界地图上标出海底两万里的行程,只能用文字表述一下。

从西经137度15分,北纬30度7分(巴黎子午线),即距日本海岸约为三百海里处出发。

在西经172°越过北回归线。

驶抵桑威奇群岛。

在西经142°越过赤道。

在太平洋快速穿过,望见马克萨斯群岛。

路过土阿莫土群岛。

从西边掠过社会群岛和塔希提岛。

在新赫布里底群岛各岛间穿行。

到达瓦尼科罗群岛。

经由托雷斯海峡驶入印度洋。

绕过韦塞尔角。

驶入帝汶海。

航行到南纬15°东经105°海域。

到达锡兰采珠场。

驶向阿曼湾海域。

驶入亚丁湾。

在曼德海峡航行。

到达红海。

向非洲海岸靠近。

到达地中海。驶抵直布罗陀海峡入口。

在大西洋底参观亚特兰蒂斯遗址。

潜到南纬45°37′西经37°53′最深的海域。

驶向南极。

到达南极。

离开南极,抵达美洲大陆尖角附近。

到复仇号遇难地点。

在挪威西海岸遇到大漩涡,教授三人在这时逃走,海底两万里旅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