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有哪些24小时公园?

2.复兴公园的服务设施

3.复兴公园有枫叶吗

4.复兴公园的历史沿革

上海有哪些24小时公园?

复兴公园开放时间-复兴公园开放时间最新消息

说到上海的公园,真的很多,但是也有很多被墙挡住的公园。不过后来,围墙被拆掉,变成了24小时公园,对上海市民和游客来说都很人性化。毕竟,他们可以欣赏公园的风景,在公园里散步。那么上海有哪些24小时公园呢?让我们和边肖一起来看看吧!

1、和平公园

经过近两年的改造,和平公园焕然一新。公园3号门新港路围墙拆除后,绿植和水流作为天然屏障,栾微滨水与林山岛自然交织,绘就了一幅美丽的滨水绿树画卷。

园内的“新八景”也是古色古香,浓缩了江南水乡风光的精髓。一幅幅诗意的画卷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如香柳、风筝的风、花园的音乐、新港的红英、长新的莲湾、曲水的月亮、朱樵的花溪、夜晚的枫香。

公园市区唯一的“动物岛”曾是和平公园最大的特色。如今,上海人记忆中的动物岛已经被改造成了生态岛,长廊白墙,叠石瀑布,摇曳的树木,五彩缤纷的海滨.让人眼花缭乱。

如果想带宝宝散步,可以去沉浸式的“儿童友好型”乐园,那里有扩音器、秋千、滑梯、沙坑等各种好玩好看的互动娱乐设施。改造后又多了两个宠物狗乐园,还有丰富的健身游乐场所和1.5公里的智能跑道,是遛弯赏景、遛娃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地址:虹口区天宝路891号

2、复兴公园

复兴公园是上海唯一保留法国古典风格的园林。也是近代上海中西园林文化交融的杰作。它曾被誉为“上海的卢森堡公园”。百年复兴公园重庆南路一侧的围墙拆除后,一排紫藤爬满了公园内的廊子。大概再过两三年,紫藤就会爬满被覆盖的走廊,呈现出一片紫色的“有帘之梦”。

公园内有数百种珍贵树种,如荆条、悬铃木、银杏、欧洲七叶树、白栎等。你可以在远处感受古树名木所承载的历史变迁。今年公园改造和景观升级后,古树名木周围的围栏被拆除,铭牌的引入更加突出。现在是深秋,公园里的欧洲七叶树已经变红,古老的悬铃木呈现暖**,让公园变得五彩缤纷,别具一格!

公园的围墙拆除后,仍有一些景点如玫瑰园、沉床花坛、紫藤轩等。这里一年四季都会有不同的美景。拆掉围墙后,充满法式浪漫的园林景观会“蔓延”到街区,公园景观与街区融为一体,大家可以来这里享受属于自己的放松时刻!

地址:黄浦区雁荡路105号

3、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北侧的万航渡路围墙被推倒后,这条700米长的林荫大道一眼望去让人心旷神怡。两个精心打造的广场串联起来,中山公园原本“深藏”在公园里的悬铃木、铜屋顶、音乐站等著名景观将更好地向公众开放。

沿着万航渡路中山公园段走,每走几步就能看到原本“藏”在公园里的著名景点。吴彤广场“C位”的景观无疑是百年悬铃木。这棵树叫“独树傲霜”,是中山公园的瑰宝。以前,藏在中山公园,这个“巨无霸”可能不会被很多人注意和认识。现在,人们无论是走路还是骑车,都能领略到这棵百年老树的魅力和韵味。

中山公园围墙开放后,百年公园绿化景观将得到改善,贯通中山公园和苏州河的慢行区将被连接起来。未来,该地区将进一步突出百年校园、百年公园、百年古树、百年公共交通、百年道路和百年商业区的特色和价值

静安雕塑公园北京西路区域围墙开启后,沿北京西路一侧由西向东的樱花林、五彩花带、玉兰花瓣广场三段景观将一览无余,使公园景观和雕塑艺术场景街头化,市民和游客可以享受到更多“无界”的公共空间。

改造后,这里西段的樱花林以林下花带的形式呈现,使公园内的樱花林在街区内得到完整展示;中段新增彩花带结合五个精品雕塑的带状喷泉景观,沿道路展示,与北方园林中的水景相呼应,最大程度保留原有的空间结构和景观风貌,局部设置休息长椅,市民和游客可在此休息观景;东边的花瓣广场是取消绿篱围栏后公园内健身活动区外。

改造后,公园内的北京西路区域变得视野开阔,沿线三段景观各具特色,与街区融为一体。同时拓展了公园边界空间的通行、休闲、观赏功能,方便市民入园,同时也盘活了公园。

地址:静安区石门二路128号(近北京西路)

4、静安雕塑公园

欧阳路至大连西路鲁迅公园L型围墙完全打通后,不仅将绿地和山林气息延伸到街区内,还大大缩短了周边居民的入口距离。

从欧阳路一侧到美术馆的围墙,公园内还建起了一个“四季美景”的开放式“口袋公园”。在保留原有森林格局的同时,增加了大花杜鹃、杜鹃花、石竹、糖蜜草、洋甘菊、狼尾草、野马追、玉簪等植物,为老公园披上了一层新的色彩斑斓的外衣。

游客可以24小时进入。“公园美术馆”模式不仅为市民提供了共享的绿色空间,还达到了互动、开放的目的,使其越来越可及。

地址:虹口区四川北路2288号

复兴公园的服务设施

电马游戏场 在园东侧南部,设有旋转式电动马30只,1965年由市园林管理处绿化工程队负责设计、施工,为上海公园中最早的大型儿童游乐设施,1993年3月拆除。

游泳池 与电马游戏场同年建造,设有20×30米露天游泳池及更衣室等,1985年停止使用。1993年拆除。

文化娱乐中心 原为动物园旁的水族馆,位于雁荡路入口处,专门展出鱼鳖类动物,建于1958年。动物园撤销后,该馆改为文艺馆,主要有评弹、越剧、文艺等演出,或租作会场等用。1989年租给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开设上海文化娱乐中心,为中外游人提供社交娱乐活动场所。

激流勇进 位于公园南部原小溪地区,系冲浪游乐设施,设有冲浪船10只,接待量为每小时200人次。该项目由上海游艺机工程公司设计,江南造船厂负责设备的制造,总投资180万元,1992年9月12日正式开放。

儿童乐园 位于公园西侧中部,占地197米,设有电动碰碰车、大火车、母子车、荷花转盘、唐老鸭等,还有充气弹跳、海洋球等设施。除儿童乐园以外,在月季花坛东南角疏林地内安放盘旋滑梯、小滑梯、爬梯、滚桶、多功能攀登架等。1992年在园北部又增设观览车、小火车。

餐厅 在皋兰路入口处。原设有竹结构茶廊,设座供游人品茗。1987年在原茶室基础上改建成四层餐饮办公综合大楼,底层面积884平方米作对外餐厅用。

Park97酒吧 环境清幽,每逢周末和节日都有不同主题的派对,有DJ来驻场。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访华曾到Park97吃了两顿饭。

香格纳画廊 其宗旨是推广中国当代艺术。为此,画廊成功地在上海、香港以及海外许多地方举办了十多个艺术家的个展。作为了解沪上以及中国当代艺术的窗口,吸引了大批在沪的外国友人,海外博物馆、美术馆专员,国外新闻媒体到上海香格纳画廊来。

复兴公园有枫叶吗

复兴公园有枫叶的。复兴公园是上海最早的四座公园之一。

复兴公园1929年6月,法租界公董局开始发售五张门券相联的年券,每券1美元,使用5人次。公园向华人开放后,门券价格不变,公园从高价的门券中取得巨大的收益。1943年汪伪政权“接收”上海租界,一度将园名改为“大兴公园”。

1946年元旦,公园更名为“复兴”有“民族复兴”之意,当时总面积已有119亩,面向广大市民开放。当年,在今雁荡路、重庆南路、复兴中路、思南路一带原是一片肥沃的良田,有一小村名顾家宅,当时有个姓顾的人家拥有十多亩土地,在此建造了一个私人小花园,人们称之为“顾家宅花园”,这便是复兴公园最初的雏形。

复兴公园内对称而富于变化的植被布局,顾家宅公园为旧法租界最大的园林,旧法租界存在期间,每年7月14日法国民主纪念日,法侨在园中举行盛大庆祝会,满园树林遍悬红绿电炬,草坪露天舞会,游人摩肩接踵,极一时之热闹。所以,当时也俗称“法国公园”。

复兴公园的历史沿革

19世纪80年代,在今雁荡路、重庆南路、复兴中路、思南路一带原是一片肥沃的良田,有一小村名顾家宅,当时有个姓顾的人家拥有十多亩土地,在此建造了一个私人小花园,人们称之为“顾家宅花园”,这便是复兴公园最初的雏形。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10月,清政府与法国签订《黄埔条约》,规定向法国开放上海等五城市为通商口岸,允许法国人携带家眷,在通商口岸居住并从事贸易活动。道光二十九年,上海道台麟桂和法国领事签字换文,划定南至城河,北至洋泾浜,西至关帝庙诸家桥,东至广东潮州会馆沿河至洋泾浜切东角为法租界。同治元年(1862年)法租界成立公董局,处理并掌管法租界内一切事务。法租界后经多次扩张,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法国总领事白藻泰与两江总督所派委员议妥法租界新界址:北至北长浜(今延安东路西段、延安中路东段),西至顾家宅关帝庙(今重庆中路、重庆南路北段),南至丁公桥、晏公庙、打铁浜(今方浜西路、西门路、顺昌路、太仓路),东至城河浜(今人民路西段)。法公董局在此区域经营城市设施,修马路,造房子等。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法公董局以规银7.6万两圈买下了顾家宅花园及其周围的土地152亩(10.13万平方米),并将其中112亩(7.47万平方米)租给法军建造兵营,作为法军屯兵之用,此地被称为顾家宅兵营。光绪三十年,法军逐渐撤去,法国俱乐部等租用部分土地建造网球场、停车场等。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7月1日,公董局作出决定,将顾家宅花园改建为公园。

1908年,公园筹建时,公董局工务处提出建设方案,由法国园艺师柏勃(Papot)按法国园林特色进行设计,公董局聘请他为工程助理监督。

宣统元年(1909年)6月公园建成,同年7月14日法国国庆日对外开放,时称顾家宅公园,俗称法国公园。

1910年初,公董局公共工程处任命法国人塔拉马为专职园艺师以负责公园工作。1917年6月,公董局公共工程处设园艺主任一职,仍由塔拉马担任。其他公园管理员也都是外国人,直到民国17年后才允许部分中国人充任。

早期的法国公园只占有现在复兴公园的中部位置,面积不大。1917年,公董局聘用法籍工程师约少默(Jousseaume)负责公园的大规模扩建和比较彻底的改建。设计方案于1918年基本通过并开始施工,工程边设计边修改,直至1926年完工。期间,年轻的中国园艺设计师郁锡麒参加了部分设计规划工作,其设计的部分图纸一直予以保留。

由于公园早期主要由法国人设计施工,所以公园的整体风格和许多布局,都带有欧洲风味。最显著的特点是公园布局中轴对称,呈格子化、图案化,以花卉、树木、亭榭、山池见长。

1929年6月,法租界公董局开始发售五张门券相联的年券,每券1美元,使用5人次。公园向华人开放后,门券价格不变,公园从高价的门券中取得巨大的收益。

民国21年7月法商电车、电灯公司获准在公园大草坪下建地下蓄水池四只,占地面积11.57亩(7713平方米)。并在靠近复兴中路边建造占地409平方米的泵站一座。配合这项工程,公董局于民国22~23年又拨款整修公园。除将地下蓄水池上面的草坪复原外,在园西新建绿廊、棚架,在中国园小溪上建桥,并将园界上的竹篱全部改建为围墙。

1938年,顾家宅公园售票收入78864美元,为公园预算的303%。抗日战争前期,票价每年调整一次,顾家宅公园(包括园内动物园)年券由1美元增至15美元,门券大洋5角,园内动物园门券2角。

1943年汪伪政权“接收”上海租界。1944年,汪伪上海市政府改顾家宅公园园名为大兴公园。

抗战胜利后,1946年元旦,公园改名为复兴公园,有“民族复兴”之意,当时总面积已有119亩,面向广大市民开放。

解放后,政府又在公园内新建、扩建各类游乐服务设施,总面积扩为138亩。

1967年“”期间,曾一度改名红卫公园,但不久即恢复原名。

进入21世纪,复兴公园日新月异,着力强化公园建设和管理。2002年以法式公园为特征的复兴公园改建计划通过专家论证。原2000平方米水泥道板改建成花岗岩地坪,大草坪南北建成“花境”,改建2个生态型厕所,整修所有黑色路面,疏通整个排水、排污系统,架空线入地,清除电缆1100米、废电话线900米,拆除违章建筑4处,面积200多平方米,全部恢复绿化,改建茶花树坛和复兴中路透绿围墙沿线树坛。

2002年被评为上海市四星级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