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白水寨,武平白水寨旅游攻略
顺治三年(明隆武二年,1646年),知县庄应诏修城池,重建西门楼。
顺治四年(明永历元年,1647年)正月,本县民众万余破北厢诸围寨,集结于灌水塘,连亘数里,围攻县城。知县庄应诏率兵固守,相持数月。直至三月十八日,惠州府派总镇黄应杰率兵来援,城围得解。
顺治五年(明永历二年,1648年),南明皇族滋阳王第三妹避难兴宁,招本县秀才陈文升为仪宾。次年,夫妻二人到端州(今肇庆市)行在谢恩。南明桂王朱由榔诰封滋阳王妹为兴宁县主,授陈文升为亚中大夫。
顺治八年(1651年)五月三日,县民3000多人举事,袭破县城。知县石楚钦、教谕邓吉士、训导许仲翼、典史谭肇先被杀,库藏被破。四日,城南义尚围彭邦琼、李开阳等率各乡勇合力围击。五日早,举事队伍被击溃,首领刘世俊被擒,解惠州府处死。五月中旬,镇守惠州的中军参将纪大雄率兵来兴驻守,年余后返惠。1651年始,清王朝统辖兴宁,本县奉行顺治年号。
顺治十年(1653年),清朝廷于本县举行首次岁试,督学钱朝鼎调集龙川、长乐(今五华)、永安(今紫金)、连平、和平、平远、长宁(今新丰)、程乡(今梅县区)、镇平(今蕉岭)等县士子岁试于学富明伦堂。是年,重修鸡灵山灵化寺。
顺治十四年(1657年),清朝廷颁定赋役全书,以明万历四十八年会计为例,全县土地山塘37.95万亩,税粮合计5234石,连男妇丁口共编派“一条鞭”银8317两,加新增人丁税银,共计1.1万两。同年,兴建建德桥,后更名三圣桥。顺治年间,福建上杭人傅耀祖,工于制擢扇,因打死粮差逃至兴宁,隐居兴城后街,以制扇为业。其后裔迁居永和榄子围,扇业便在永和一带兴盛起来。
康熙十五年(1070年)正月十二日,耿精忠部万余人,奉清朝廷命令,由福建取遭潮州,路经兴宁,进攻广州,迫平南王尚之信归顺。
康熙十九年(1680年),知县王纶部调整明代原设驿铺,北路设罗岗铺、十三都铺,西路设茅塘铺、中道亭铺,东路设枫槭铺、江坑铺、铁马铺、古楼铺、径心铺。每铺拨兵20名,负责文书传递。
康熙二十年(1681年),知县王纶部主修县志8卷,今存。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知县李清滏以“玉璧长松”旌表耆寿5人:李学良105岁,罗有瑾103岁,张可奇103岁,陈成良101岁,石秉钺98岁。
康熙二十兰年(1684年),李清滏奉旨设兴宁义学。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修葺城墙,疏通濠池,并修筑宽8尺的城脚马路。
嘉庆七年(1862年)八月,博罗、永安等地天地会起义。十一月,本县石马温石二集结会众响应。谋泄,知县庄自仪率兵围捕,温等数人被捕,解省遭。
嘉庆八年(1803),大雨雹,大风拔树掀屋。
嘉庆十年(1808年)春,陨石坠于西厢。夏,雷击学宫戟门。冬,地震。
嘉庆十六年(1811年),重建北城门楼。知县仲振履重修韩苏书院,并改名墨池书院;重修罗探花祠,并以祠设探花书院;又改水口司公馆为养正书院,翌年改名文峰书院。是年,仲振履主修县志,12卷,今存。
嘉庆十九年(1814年),于县城东南(今宁新横湖长陂岭)建文峰塔。是年,撤销西河沿(今河唇街)米行,徙米市于老街,禁止米、谷私贩出境。
嘉庆二十年(1815年),地震,年三次。
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黄陂山洪暴发,水涨逾丈,冲崩山岗多处。1818年丁口数达262316。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春大旱;秋冬大疫,死者万人。
道光五年(1825年)秋,彗星见于正南,长四五尺。
道光十四年(1834年)九月,地震。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六月,大水冲溃西北城墙1丈多,城内倒塌祠宇房店甚多,知县曾名芹呈准给资重建。咸丰元年(1851年)冬,瘟疫流行。是年,小洋堡(今宁新区洋里村)人曾享奎从江西兴国学得制造土纸技术,兄弟5人在家开业,后发展至全村12家。所产土纸、纱纸,远销汕头、佛山等地。
咸丰三年(1853年)冬,瘟疫流行。
咸丰四年(1854年)八月,受太平天国革命直接影响,长乐县役孔阿福、天地会首领李进春集结会众万余,陷长乐县城后,进攻兴城。知县张鹤龄调集永和、龙田、城南等团勇,会众溃散,毙、俘逾千人,遭675人。
咸丰五年(1855年)正月,雨雪,继夏冰雹,大者如卵。是年,知县张鹤龄改建城内宝成寺为吕祖庙。十月,修整城墙、城壕,城墙增高二三尺至六七尺。城壕加深一二尺至五六尺不等,用银二万余两。
咸丰六年(1856年),知县张鹤龄增修县志12卷,今存。是年,竹丝湖堡鸭桥人陈晃楼,陈撷仁到江西吉安学会高型织布机操作方法,并带回高型织布机,改革了本县织布技术。同年,坜陂堡群众集资兴建拦河石陂,灌溉农田8亩。
咸丰八年(1858年),法国传教士于宁新赤沙岭建天主教堂。
咸丰九年(1859年),太平军石镇吉部陷大埔、破嘉应州城后,于二月廿二日围攻兴宁城,久攻不克,至三月五日,不支而退,取道龙田、罗岗、罗浮,奔江西,入湖南。官绅恐其折回,饬令焚烧城西附廓房铺。初六夜西风大作,城西11街延烧无余。咸丰年间,本县布商开始在广州、佛山设号,经销兴宁土布。
同治四年(1865年)五月间,太平军余部康王汪海洋部由福建武平败退入粤,占领镇平(今蕉岭),休整三月后向江西撤退;于八月路经本县黄陂、罗岗、罗浮等地,遭清军追击。汪部在罗岗白水寨山伏击追军,歼灭关邦部,并重创其他迫军。后入赣南,又遇清军阻击,败退连平,复从连平翻山回师和平,经兴宁大坪、罗岗、黄陂等地,十二月八日攻陷嘉应州(今梅州)城。
同治十二年(1873年),合邑重建学宫大成殿。
光绪七年(1881年),重建文峰塔,至今犹存。
光绪八年(1882年)二月,德籍教士黎力基与华籍教徒张学兴、罗日寿在坪塘建立基督教崇真会,并兴建教堂。
光绪十年(1884年),紫金“紫霞洞”先天道派人来兴宁传教.教徒李又勋于龙田双溪宝善楼创设先天道堂。
光绪十一年(1885年),兴宁督学何子渊创办石马(宇)雨南洞小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