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旅游低价团的法律问题有哪些

2.低价游套路“曝光”,看似和正常的行程一样,其实里面暗藏玄机

3.低价旅游背后有什么猫腻?

4.旅游社低价诱惑有什么套路吗?

5.低价旅游团背后有哪些猫腻?

6.旅游低价团有哪些套路?

旅游线路定价原则,旅游路线方案被同行低价

低价旅游团往往是以低价吸引游客,但其背后可能存在以下猫腻:

隐性消费:旅游公司在团费中不包含一些隐性消费,如景点内的小费、自费项目、购物等费用,这些费用可能需要游客自费。

降低服务质量:为了降低成本,旅游公司可能会缩减服务质量,如减少用餐、住宿条件等。

强制消费:旅游公司为了赚取更多的收益,可能会强制游客在指定商店消费,如珠宝店、纪念品店等,导致游客不得不购买价格高昂、质量低劣的商品。

走马观花:为了节省时间和成本,旅游公司可能会安排走马观花式的旅游路线,游客只能匆匆地游览景点,不能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捆绑销售:旅游公司可能会通过捆绑销售一些不必要的服务或产品,如保险、签证、机票等,使游客花费更多的钱。

因此,选择低价旅游团时,游客应该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所有费用,不要被低价所吸引,切勿掉入陷阱。

旅游低价团的法律问题有哪些

低价旅游团的套路一般要进购物店还有就是要自费。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总是能看到一些旅游宣传,一百多甚至几十块就能够出去旅游一趟,路上的大交通还全部包含进去了,也不禁让我们去好奇旅行社打出这样的价格给顾客,他们到底要不要赚钱,那这个肯定是要赚钱的,不然人家干嘛要做这样的事情呢。这其实就涉及到一些套路了。

首先就是进购物店,我们因为旅行团的价格心动,然后就准备去门店打探一下,再看看旅行社给我们看的行程中那些该有的景点好像都有,就觉得很划算,立马就想签下手中的旅游合同的。但是其实我们仔细看一下就知道,这个行程里一般都会有让我们进的购物店的,像我们比较常见的乳胶店和珠宝店几乎是每个旅行社都会有的的项目,他们的解释是我们在玩玩玩的途中如果买买买的话那就是锦上添花了,实际上这些购物店里的东西都要比平常我们在市面上买的要贵一些,而只要有旅客在这些购物店买了东西,那么旅行社其实就是有盈利的。

这只是我们说的很明显的一些购物店,因为它会直接的在行程中从字面上都能看出这是一个购物店,但是实际上,其实还是有一些隐形店的,这些店怎么去区分它们是景点还是隐形的购物店,其实只要看它的名字,如果它的名字写的是某某某博物馆那基本上就大差不离是个隐形店了,这种店前面会带你参观一些景点,而后就会带入正题说这有什么东西,所以说,一个行程里面可能购物店进的比景点还要多。

而那些去的景点,基本上都是一些不知名的景点,就远远望过去就是了,当然,一个行程也需要一个大景点来进行支撑,不然就没有吸引力了。这个时候就要注意有没有自费了。有些景点它虽然包含了你景区的门票,但是它景区的小交通是没有含进去的。比如峨眉山的索道往返是120元,这个是必须要旅客出的,但是一个行程里没有包含,就要旅客自己到了景点自费了。

这些是旅行团基本的一些小套路,一分价钱一分货,如果要想玩的好,那基本上价格也不会低的。

低价游套路“曝光”,看似和正常的行程一样,其实里面暗藏玄机

国家旅游局发布《关于打击组织“不合理低价游”的意见》

国家旅游局监管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背离价值规律、明显低于经营成本就算是“不合理低价”,但在此之前,如何界定并没有明文规定。

国家旅游局发布意见,认定五种行为属于“不合理低价游”,包括旅行社的旅游产品价格低于当地旅游部门或旅游行业协会公布的诚信旅游指导价30%以上的、组团社将业务委托给地接社履行,不向地接社支付费用或支付的费用低于接待和服务成本的等。

提供“不合理低价游”旅行社和责任人都罚

意见还公布了对“不合理低价游”违法行为的处罚处理标准:一是对旅行社的处罚处理: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业整顿三个月,情节严重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处三十万元罚款,违法所得三十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五倍罚款;列入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并转入旅游经营服务信用档案,向社会予以公布。

二是对旅行社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处理:对直接负责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没收违法所得,处二万元罚款;被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旅行社法人代表和主要管理人员,自处罚之日起未逾三年的,不得从事旅行社业务;列入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并转入旅游经营服务信用档案,向社会予以公布。

五种“不合理低价游”

旅行社的旅游产品价格低于当地旅游部门或旅游行业协会公布的诚信旅游指导价30%以上的;

组团社将业务委托给地接社履行,不向地接社支付费用或支付的费用低于接待和服务成本的;

地接社接待不支付接待和服务费用或支付的费用低于接待和服务成本的旅游团队的;

旅行社安排导游领队为团队旅游提供服务,要求导游领队垫付或向导游领队收取费用的;

法律、法规规定的旅行社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其他“不合理低价”行为。

低价旅游背后有什么猫腻?

旅游 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力军,直接带动多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我 国很多经济不发达的城市逐步开发 旅游 项目,同时打造别样的特色, 比如当地的纪念品,可以送亲朋好友的包装精美的当地特产等等。很多客人也认为自己出门游玩,给亲朋好友带一些特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景区来说,还可以增加一份收入。

然而随着 旅游 业的持续发展,很多景区打造的千篇一律,有的游客表示去了一次之后再不想去第二次。还有的游客表示,景区没什么看点不说,主要是为了消费。一碗面直接要价48元也是常有的事情。 景区宰客、坑客现象非常严重。此外,再加上疫情的影响,出门 旅游 的客人越来越少。

旅游 慢慢复苏后,人们心中依旧有所忌惮, 为了吸引游客,很多 旅游 行业利用低价宣传 ,不得不说,每个人都有一颗贪小便宜的心。能够用少量的钱出门享受 旅游 ,的确, 多数游客被成功吸引了。殊不知,这背后的漩涡有多深。

所谓的低价游,合同中所走的行程和路线与正常价是一样的,一些高额门票的景区也可以欣赏到。换句话说,简直是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不过住宿和餐食并不理想。当然很多客人也在自我安慰道:“出门玩得好最重要,吃喝是次要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心理, 近几年走低价游的客人越来越多。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会发出质疑, 低价游的话,旅行社挣什么钱? 比如四川的一些行程,以五日游为例:门票加起来就500多,可是团费才388元。而且里面的购物店并不多,只安排2-3个。如此以来,旅行社岂不是会赔钱?

其实 低价游暗藏一定套路和玄机,就等着消费者上钩呢 ?为什么这么说? 上车后导游简单介绍要走的行程,大部分时间就是在车上给客人推销产品 。当然这种套路大家见怪不怪了,导游也不会强制大家,毕竟会遭到投诉,得不偿失。所以 导游会强调一下不强制消费,而是会拿出低廉的团费价格,各种哭穷卖惨,求同情,求赞助等等让客人消费 。只要有客人消费,接下来,导游就会各种软磨硬泡一直盯着这位客人。

车上一通推销后, 到了景区,合同上写的“xxx古村”,进去后才发现,整一片购物区,导游先把客人带到一个暗室里,让店员进行相关和产品相关的介绍, 比如:玉石、银饰等物件, 然后把客人带到购物区, 关闭要出去的门,要求客人待上20分钟或者是半个小时。而 游客乖乖听话的理由是:导游会说只要待够时间,自己就可以挣一个人10块钱的人头费 。客人听着导游也诚实,所以只好配合了。 实际上里面会有导购拉着你到处硬塞介绍。直到不好意思买下为止。

你以为这样的结束了吗?远远不是,有的行程中连吃饭和住宿的地方都推销产品, 吃完饭后导游会安排客人从另一道门出来,两边摆满了各种所谓的纪念品、当地特产等。

参加低价游还真有句话叫做:“不是在消费的路上,就是在去消费的路上。”过去采取强制客人来消费,现在 导游实际上是换了一种方式,通过示弱、道德绑架的方式要求客人消费 。不过换个角度来看问题,参加低价游旅行社本就是需要客人消费来收回成本的。

可不值得同情的一点是什么呢? 导游带客人前去消费的场所,所购买的玉石、银饰、纪念品、当地特产等,不光是价格较高,随便一个东西网购价直接砍掉一半多 。最为关键的是 质量堪忧 。很明显这种方式不可取。

旅行社和导游想要挣钱,这个无可厚非,想必多数游客也是可以理解,毕竟自己所报的团费也不高,出去 旅游 必然会涉及到消费的。 可如果是花了高额的价格却买到劣质产品,这对于游客来说,确实有点不公平。甚至可以说:为了利益有点不择手段了。

旅游社低价诱惑有什么套路吗?

不少旅行社打出“低价游”招牌,这些“低价游”背后有什么猫腻?外出旅游如何选择旅行社?如何规避合同、价格陷阱?

暑期期间,各家旅行社纷纷打出“最低价”、“超低价”等招牌吸引顾客。

旅行社打出的低价牌,其服务能有保证吗?这些“低价游”背后有什么样的猫腻呢?市民又如何才能规避这些低价陷阱呢?记者对此进行了全面调查。

个案点击:

交了旅游基本报价,还要另外交费

近日,市民徐先生打算带家人外出游玩。看到一家旅行社打出了海南游1180元的报价后,徐先生来到该旅行社咨询,听了工作人员介绍后颇为心动。当一切准备妥当,徐先生来到旅行社签订合同时,却被告知除了要交1180元外,另外还要再交近600元的其他费用。旅行社对此解释说,额外交的这600元包括机场建设费和一些景点门票等必选消费,这部分费用不包含在基本报价内。

对此徐先生有些想不通并提出疑问:广告上为何不提及这部分费用?他认为商家此举有欺骗消费者之嫌。

无独有偶,市民秦先生一家三口日前参加了一个两日生态游,旅行社当时报出的价格很便宜:一家三口两日之旅总共才三百元。可真正来到了山脚下才发现所谓的山,只是一个地形稍复杂的土丘,而瀑布也与他想象中的相差甚远。爬山不过半个小时就打了个来回,沿途的小游戏景点也很常见,如幸运套环、打彩弹,还有踩气球等等,秦先生的孩子直抱怨,还不如爬千佛山过瘾呢!

记者了解到,徐先生和秦先生遇到的这种情况并不鲜见,很多市民都是被旅行社广告中打出的低报价吸引过去,认为广告中的报价就是整个旅游的总费用,殊不知还要交纳其他费用;有时交了全额费用,到景点一看,却发现景观和旅行社当时介绍的相差甚远。

记者采访发现,类似徐先生和秦先生的遭遇,不少外出旅游的人都碰上过,旅游消费,真是花钱买来一肚子烦恼。

延伸调查:

“低价游”背后陷阱不少

今年6月,省城市民胡先生在省体育中心附近接到一旅游公司的宣传单,正好胡先生的两个亲戚想去海南旅游,胡先生看到传单上标注海南双飞4日游每人只要1400元,包括了来回机票、食宿费用和四大景点门票,看到这价格比市面上要低,胡先生便打电话去报团。

但就在签订合同时,胡先生却被对方告知,除交纳这些费用之外,还必须交纳200元的意外伤害保险费、200元的杂费,胡先生有种上当的感觉。

据记者了解,从济南到海南,如果机票不打折的话,光来回的机票差不多就得三四千元了,而参加旅游团,来回飞机,加上在海南吃、住、玩,最低报价才有1180元,这里面有什么“玄机”呢?

省城一旅行社的专业人士告诉记者,现在飞海南的航空公司和航班都特别多,竞争的激烈使航空公司给旅行社的折扣优惠都已经到了5折甚至4.5折左右,旅行社一般都选择的是早晚时段不太好的航班,从而价格更便宜。

另据了解,像海南地接社大部分采取与泰国地接社一样的做法,即每个游客只象征性地收上一两百元的接待费用甚至不收游客住宿酒店、餐饮和接团的费用,而是从游客购物和自费项目的消费中提取利润,因而造成海南游目前的超低价。但这样游客一到当地的话,导游就要将游客领到当地购物场所。

据介绍,像海南游这样的项目,游客一到旅游地,大多要被领到购物场所购买珍珠水晶、游览黎村苗寨、参加某些水上运动等,这都成为导游索取高回扣的方式,相应地游客的旅游时间被占用,游览时间、项目自然被削减了。此外,由于游客对景区路线不熟悉,旅行社便将部分旅游内容省去;还有的旅行社通过模糊化报景点,实际上很多景点仅是路过,游客根本没时间游览。

更有甚者,一些游客报名参加国际游线路,明明是冲着一些大旅行社的招牌而去,不料临到出发前,旅行社方面却会忽然变卦,称原有的线路报名不满额,所以不得不和另一家旅行社合团出发,而后者的资质往往不如原来的这家大社。游客不知情,便也只能接受,其实这里面就经常有旅行社的“小九九”———有时候并不是该社没有线路,而是它将游客“卖”给另一家小旅行社,以便牟取更大的利润。

采访中,一位业内人士称,随着旅游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旅行社纷纷压低报价,一些外地游、出国游线路的价格低得吓人,有的报价甚至低于成本。为了弥补损失,旅行社就会把应该包含在报价内的部分费用另行向顾客收取,这种做法逐渐成了一种“行规”。据一位从事旅游工作多年的导游透露,在导游圈内,把旅游团分为“肥团”和“瘦团”,如有些客人爱购物这是“肥团”,但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提高,那些时时要按合同办事的游客,就成了“瘦团”。

消协提醒:

理性消费是避免受骗的关键

据济南市消协有关人士介绍,旅游纠纷大多集中在广告误导、安全无保障、合同违约、随意转团等几个方面。

旅游消费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据消协有关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是:部分旅行社没有使用规范性旅游合同,其设定不科学、不合理,是旅行社自行制定的不公平格式合同,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很难预测到合同中的陷阱;旅行社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旅行社经营行为不规范;旅游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

另据消协有关人士介绍,有些市民之所以掉进这样的陷阱,还是自己消费不够理性所致。在外出旅游方面,市民更应当有“一分钱一分货”的观念,进行理性消费。市民不要因为价格便宜就和一些没有品牌的“黑社”签订协议,一定要和具有法人资格的旅行社接洽业务;其次,要明确行程中的景点和费用,明白团费包含哪些旅游项目。按照规定,旅游行程开始后,任何超出行程的费用,游客都可以拒付,如果因此造成旅游服务质量下降,可直接向旅游主管部门投诉;在一些附加旅游购物点,游客更要用理性战胜欲望,不需要的东西不要贪便宜,不要随大流,更不要被一些导游“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的推荐所引诱。

消协部门同时提醒消费者,外出旅游要挑选有信誉的旅行社,正规旅行社拥有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和旅游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其次,要跳出只求价格低、不顾服务质量的怪圈。不能简单地以价格衡量一个旅行社提供服务的优劣,还要看清标价所包含的旅游项目。另外,在与旅行社签订合同时,涉及的诸多细节如旅游日程、交通工具及标准、住宿、用餐等的表述要严谨,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律师说法:

旅游消费要做到“六清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重视与旅行社签订合同,但合同里的各种陷阱也不少:一些旅游合同中有文字游戏,不公平格式条款,减少或免除经营方义务,口头合同约定不清,责任不明以及观光游变成“购物游”、“违规游”等。业内人士认为,只要游客处理得当,有很多旅游行程中的侵权案件是可以避免的。

针对旅游中的种种陷阱,山东豪才律师事务所周长鹏律师认为,消费者要避免这些陷阱,必须做到“六清楚”:

对旅行社提供的路线和价格要清楚。分解报价,明晰收费与相应的标准,逐项约定,不为价廉广告宣传所迷惑。二是对旅行的时间和交通工具要清楚。三是旅行的吃住档次和标准要清楚。四是旅游购物时商品的质量和价格要清楚。谨慎购物、明辨真伪、货比三家,存好发票。五是选择什么样的旅行社和签订什么样的旅游合同要清楚,注意将各项口头承诺以书面形式予以确定。六是出现纠纷怎样依法维权要清楚,权益受侵害应及时到行业主管部门投诉。

低价旅游团背后有哪些猫腻?

旅游社“低价诱惑”背后的套路有:旅游是假,购物为真;宣称免费,临时加价;标准降低,行程打折。

1、旅游是假,购物为真

不合理低价游,是经营者利用游客贪图便宜的心理,低价揽客,而后通过欺骗、强制游客购物等手段非法获利。

旅行社常分为组团社和地接社两种。组团社负责揽客,按照人头数赚钱。地接社负责接待,而让游客多购物赚提成则成了很多地接社的利润来源之一。很多所谓的“景点”其实是隐形的购物点。购物景点必须都进店,游客若不买一点东西,可能会被导游“埋怨”,甚至明讥暗讽,影响游客旅游心情。

2、宣称免费,临时加价

部分违规旅行社还存在宣称免费旅游,却临时加价的现象。如果旅行社没有跟你签订合同,或者你是在火车站或街头接到的低价旅游甚至是免费旅游的传单,就要特别小心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也不会掉馅饼。

部分游客有贪小便宜心理,可能会因一些好处或折扣,忽视与旅行社签订正式合同,最后因没有证据而难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标准降低,行程打折

李秋婷(化名)今年读大四,前不久在山东某国际旅行社实习了一段时间。她告诉记者,部分旅行社带游客前往目的地后,发现无利可图,就将服务和观赏的景点数大打折扣。“羊毛出在羊身上,价低肯定质低。仔细看看行程,就会发现‘不合理低价游’的吃住行安排以及标准,其实都大大缩水了。”李秋婷说。

扩展资料

旅游主管部门出招,整治不合理低价游

2016年10月,国家旅游局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整治“不合理低价游”专项行动的通知》,部署从今年10月到明年4月集中开展“不合理低价游”专项整治工作。

湖南省、长沙市旅游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开展整治“不合理低价游”专项行动。省、市旅行社行业协会积极组织企业自查自纠,纷纷下架“低价游”产品,并向社会公开承诺诚信经营,自觉抵制“低价游”。记者了解到,11月,省内12家旅行社因涉嫌不合理低价游行为被旅游主管部门立案查处。

2020年12月2日,《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办法》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表决通过,将于201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办法》明确了旅行社欺骗、强制旅游购物的7种行为,并明确规定旅游从业人员在旅游活动中不得有价格欺诈、强迫交易、欺骗诱导游客消费和侮辱、殴打、胁迫游客行为。业内人士认为,《办法》的这些明确规定,对于遏制不合理低价游、保护游客权益将起到很好的作用。今后,不合理低价游

旅游低价团有哪些套路?

“低价旅游团”背后的猫腻可能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突出的问题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没有质量保障:某些“低价旅游团”所提供的服务质量没有得到合法保障,甚至没有一定标准,所以游客往往会发现质量和服务态度出现问题。

二、虚假宣传:部分“低价旅游团”会用虚假宣传吸引顾客,比如给出特别优惠,百元游世界,但实际上低价宣传做出的承诺可能不符实际情况。

三、旅游路线虚假:部分“低价旅游团”在路线安排上可能会出现虚假的安排,让游客失望,比如宣称拉斯维加斯有多种景点,实际只能去一处景点,而且景点门票也很贵。

四、信息不透明:有的“低价旅游团”可能在预定行程时不会让游客看到行程安排的实际内容,或者会对该行程安排添加一些不必要的附加费用,让游客最终支付比原定价格更多的费用。

,低价旅游团背后的猫腻都有哪些

一:“免费游”“低价游”

一些老年人旅游过程中更看中价格因素,有旅行社利用老年人这种心理,用超低价组团来诱惑老年旅游消费者,但往往到了目的地却发现根本不是景点,而是以旅游做幌子,迫使消费者购买质差价高的保健品、玉器等。例如:某游客参加“0元周边游”,途中被强制要求缴纳上百元的车费、餐费、补助费用,“免费游”变成了自费游,景区景点变成了购物店。某游客参加五日游,约定双飞无强制消费,在行程中,游客消费额不够标准,被导游强制下车甩团。

二:“旅游+看房”

不少老年人退休之后对养老居住环境有较高的要求。一些房地产商和机构瞅准商机,推出“旅游+看房”的营销活动。参与人一般只要交几百元钱,就能享受2-3天食宿,而且是跨省旅游,因为“一举两得”,一些老年朋友参与其中。

提醒:这种“旅游看房团”商业目的明显,看房期间,工作人员大部分讲解都是围绕价格多么优惠,配套设施有多好等进行介绍,引导对方购房。行程中真正的旅游项目非常少,甚至没有。

三:打着旅游的幌子卖保健品

一群打着为老年人健康保驾护航的旅行团以低价旅游为幌子,将老年人聚集起来,宣称会有参观养生基地、免费体检、讲座等项目。到了目的地后,工作人员先会特别热心,带着老人逛几个景点,套取对方的经济情况、身体状况、子女收入。然后开始安排欢迎晚会,会上播放一些主办方的宣传片,让大家唱歌跳舞做游戏,拉近彼此距离。之后,会邀请所谓的专家讲一些健康知识,推荐产品。最后,组织老年朋友体检,讲解体检报告,并故意夸大病情。